基于钣金冲压技术,选用优质金属板材(如冷轧钢 ),经激光切割下料、多工位模具冲压成型(实现柜体外壳、散热格栅、接口安装位等结构加工 ),再通过折弯、焊接、打磨及表面喷涂(黑色涂层,兼具防护与美观 )等工序,将板材转化为具备功能性结构(散热孔、接口槽、操作面板安装区 )与防护性能的设备柜体,为内部电气组件提供稳定安装空间。
特点
柜体设备钣金冲压工艺,是针对柜体金属薄板(通常 6mm 以下 )的综合冷加工技术,包含多道关键工序,以下为你详细解析:
1. 前期准备
• 材料选择:常用冷轧钢板、镀锌钢板等,依柜体使用场景(如户外防潮选镀锌板 )、强度要求选合适板材厚度(一般 0.8 - 3mm )。
• 图纸设计:钣金工程师精准设计柜体图纸,标注尺寸、孔位、折弯角度等,为冲压及后续工艺提供依据。
2. 核心冲压工序
• 冲裁:用冲模使板材分离,涵盖落料(获取柜体外形坯料 )、冲孔(加工安装孔、散热孔等 )等。如柜体的螺丝孔、散热格栅孔,通过数控冲床或柔性冲压线,借模具冲击板材完成,适合批量生产规律形状孔位。
• 折弯:将上、下模固定于折弯机工作台,利用伺服马达驱动,结合模具形状使板材折弯成柜体侧板、门板等结构。需熟悉金属弯曲属性,把控折弯次序、补偿量,保障精度(可达 ±0.1mm ),避免开裂(可设止裂槽 )。
• 拉伸 / 凸包:拉伸用于制作柜体局部凹陷 / 凸起结构(如异形安装座 );凸包则为加强强度、辅助固定(如螺丝限位凸点 ),靠材料延伸实现局部变形。
3. 辅助与后处理工艺
• 压铆:用冲床 / 油压铆机,将铆螺柱、螺母等压接在柜体,替代传统焊接,方便后续装配。
• 焊接:对需拼接的柜体部件(如柜体框架 ),采用二保焊、氩弧焊等,实现牢固连接,部分高精度焊接会用机器人保障一致性。
• 表面处理:
喷塑 / 喷涂:静电吸附粉末涂料或油漆,经高温烘烤形成防护层,提升防锈、耐磨、美观性,户外柜体常用。
电镀:冷轧板件可电镀锌等,增强耐腐蚀能力,适配潮湿环境。
其他:如磷化皮膜(利于喷塑附着 )、氧化(铝材柜体常用 )等。
• 组装:将冲压、处理后的部件(侧板、顶板、门板等 ),按图纸用螺丝、卡扣等装配成完整柜体,调试智能锁、通风等功能。
4. 生产方式与设备
• 普通冲床:传统方式,人工送料,需多副模具、多台设备,效率低、成本高,渐被替代。
• 数控冲床:编程控制,适合单 / 小批量生产,对人员要求高,设备成本贵,材料利用率一般。
• 柔性钣金冲压生产线:以平板送料机、气控组合模为核心,卷料连续送料、多冲头组合冲压,适配中 / 大批量柜体(如网络机柜、电力柜 )。模具灵活,可分解冲压特征、按需组合冲头,降本提效(速度数倍于数控冲床 ),还能提升材料利用率(10% - 20% )。
5. 工艺优势与难点
• 优势:实现柜体结构精准化(尺寸、孔位精度高 )、生产高效化(尤其柔性线 )、成本可控化(模具复用、材料利用优 ),保障柜体强度与稳定性,适配智能锁、散热等功能集成。
• 难点:模具设计 / 制造精度要求高(影响冲压质量 );多工序协同需严格把控(如折弯角度影响组装 );不同材质、厚度的板材,冲压参数(压力、速度 )需精准调试,考验工艺经验与技术积累。